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Media 媒体报道
两会|全国人大代表李杰:药品集中采购配套政策亟待落实

本报记者 高瑜静 北京报道
随着首轮“4+7”试点城市带量采购启动在即,更大范围的药品集中采购正在运筹中。
3月12日,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人民大会堂公开表示,“4+7”带量采购还会进一步扩大范围,向全国推广,这项工作还要做下去。
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,国家版带量采购方案从业界盛传,到“4+7”带量采购试点正式落地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一系列政策的推进,影响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走向,也在两会中引发医药界代表委员们关注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总裁李杰在接受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自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》实施以来,国家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招标上,但与之配套的很多政策同样需要得到监管和落实。
李杰以医疗机构在采购周期中的回款情况举例说道:“原国家卫生计生委《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》中明确指出,‘医院从药品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的时间不得超过30天’,但实际情况是,很多医院付款时间都在90天以上,有的甚至达到240天,通过配送公司的转嫁,这会导致生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、成本增加。”
对此,李杰建议,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医院的付款时间和增量情况进行跟进和监督,切实落实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要求。
“‘4+7’带量采购方案公布后,药企努力降低药品价格,以求得能够中标,同时积极进行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,以求能在药品招标中占得先机。药品价格确实降低了,但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对于招标以后的销量管控有待加强。生产企业拿出了降价之‘实’,也应当收到增量之‘惠’。”李杰说道。
李杰建议,政府相关部门应全面落实文件精神,譬如《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》指出“要落实招采合一、带量采购、量价挂钩”。相关部门在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,在要求生产企业积极履行自身责任的同时,也要积极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得到真正的落实。
此外,李杰对推行“4+7”带量采购后,制药企业的生存状态、生存空间,也尤为关注。“目前中国的制药企业大概有4000多家,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能会淘汰一批,再通过‘4+7’带量采购又要淘汰一批,经过优胜劣汰后沉淀下来的可能是大型优质药企。但是,中国有很多基本药、廉价药,大企业可能都没有生产。因为这部分药品生产成本高、利润薄。这样长期发展的话,可能会导致没有药企愿意生产这些低价的基本药。这也是多项政策出台后,可能会出现的一个现实问题。”李杰说道。
为此,李杰在今年两会中提交建议,政府牵头与当地医药龙头企业联合建立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,并对平台中的中小型制药企业给予一定的场所、资金、人才、设备、项目合作等支持,帮助中小型企业开展科研技术工作,从而提升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整体实力。
(编辑:曹学平;校对:彭玉凤) 

COPYRIGHT © 2013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人福医药 备案号:鄂ICP备11019430号-1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288号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:(鄂)-非经营性-2021-00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