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Media 媒体报道
民营企业机制活在哪里——聚焦人福创新驱动

    湖北日报讯 记者张茜 通讯员张珊妮 实习生罗予翎 张伦雯

    为研发 法无禁止即可为

    新药研发,是个烧钱的活儿。数亿元资金砸进去,有可能泡泡都不冒一个。
    “做不做研发,这要看企业追求什么?决策者是什么思维?”在王学海看来,想明白这两个问题,答案不言而喻。
    王学海说,有些国企的决策权并不在企业手中,企业做差了会被追责,做好了却没有匹配的奖励。相对于民企,国企是风险厌恶型。而且,国企领导大多都有任期,研发需要长期投入,体制上的问题使得部门国企负责人缺少长线思维。
    相比于国企,民企体制机制更灵活。人福的战略定位是做一家全球知名有社会责任的医药上市公司,要实现目标,除了持续研发,别无选择,研发成为人福的主动选择。
    为了研发,人福做到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。在自主研发的同时,人福与全国各大知名科研院所均有合作,控股、参股、购买、委托多种合作方式都有尝试。
    去年,人福投入4亿研发费用,全国共600人的研发团队在为“人福造”努力。
    从医药产业发展来看,湖北虽然拥有人才和水资源优势,但这些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。目前,全省医药行业的整体产业化程度比较低,远比不上北上广以及江浙等地。
    “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主要价值体现在论文发表上,突出的是学术价值,忽略了市场环境和其临床应用的价值。”王学海说,应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联动机制,因为市场在哪儿,企业就在哪儿。
    去年《全球癌症报告》显示,中国新增癌症病例36%,居世界第一位。市场需求就是研发的方向,目前人福在研项目,都是针对未来人类十大疾病的,癌症方面的药物研究居首。

    敢用人 80后争做倔“小强”

    创新的体制机制,让科研人员才情蓬发。
    在人福,新药研发项目组长里“80后”占80%以上。
    任科云和江曦是人福第一批招聘的研发人员,一年后正式进入新药研发项目组。“刚进项目组时,因实验需要常驻北京。7个人挤在西四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,每天得去军科院下属位于南五环的研究所借实验室做实验。早上携样品倒2个多小时公交去,晚上做完实验再回来。”江曦说,虽然辛苦,但每天都能感觉自己在成长。由于两人表现优异,2010年,26岁的他们相继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。
    与他们相比,武汉姑娘潘思敬则是带着丰富的“阅历”加盟人福。2005年本科毕业后,她进入国内知名药企江苏豪森医药集团,从事新药研发和药物质量研究工作,去年回汉发展。
    加入人福3个月后,潘思敬被任命为1103项目负责人,这让她颇感意外。“到新公司3个月就升职做项目负责人,这在其他公司几乎不可能。”
    新药项目进展顺利,会有完善的奖励机制,但如果进度未达到要求,也有严厉惩罚措施,“板子”会首先落到项目负责人身上。
    无论是面对高悬的“板子”,还是与高手同台竞争,这群80后坦言不畏惧:“研发人员就是要做‘打不死的小强’(戏谑的说法,指经得住挫折),总有一天会成功。”因为在这里,只要业务水平突出,大家机会平等。
    自2008年成立至今,研究院已由最初的13人扩充为130人,专业囊括生物制药、化学制药、医药法规等研发全领域。

COPYRIGHT © 2013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人福医药 备案号:鄂ICP备11019430号-1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288号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:(鄂)-非经营性-2021-0041